如何理解“匠”(摘自:www.hengrunzs.com)
我在读初中的时候,村子的外出打工的工种全部是“木匠”,有个堂叔木工手艺是这群人中公认最好的,有一次他和我聊天,他说,现在做木工的都被成为“木匠”,是不对的,“木匠”这个称呼应该是尊称,“匠”这个词应该相当于专家。这句话我当时没有理解,也没有十分的在意。事隔将近17年后,当我在管理装饰工程的过程中,整天思考如何将工艺做的更好,如何让造型看起来更让人欣赏的时候,我突然想起这位堂叔所说的话,感慨很多。查查字典“匠”的意思一是为有手艺的人,这个意思应该是木工的另外一种等价称呼,是一种职业称呼,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成分;意思二是灵巧、巧妙,比如独具匠心等词语,这个意思就是我想说明的重点,从这层意思理解,“匠”是尊称,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专家、教授、高工等称呼,而我们这个社会上对这个意思并没有广泛的认同,我觉得有这种现象存在,主要是技工这个阶层在社会上没有被正常看待过,更不用说重视了。回想新中国刚成立时,国家史无前例的将工人放在首位,在各种政策和福利方面都向工人倾斜,对各类技术工种作了详细的定级、考核,那时候作为工人是一种光荣。我们有个客户,他很自信的和我们说,他的父亲是5级木工,我打听后知道,技术工种共分8级,5级估计相当于现在的中级职称吧。也就是说,那个时候的技工情况不象现在这么尴尬,这么复杂。随着人们逐渐对社会阶层认识的改变,不像改革开放前搞阶级分立和阶级对立,另外随着人们对技能劳动和脑力劳动无差别的充分认识,希望“匠”这个词的第二个含义能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。前段时间央视一套播出《大工匠》,是技工现实的描叙,观后回味很长。
我曾听说航空母舰的甲板美国和俄罗斯两国的制作工艺完全不同,美国因为科技发达,能够完成大块甲板的整体铸造,而俄罗斯虽然不能生产那么打的甲板,但是俄罗斯工人的焊接技术能够将小块甲板进行拼接,拼接后大甲板的平整度完全符合要求。这个事例尽管是听说的,但是我相信这点,五六十年代,我们的技工也创造过同样的很多辉煌案例。
“匠”,必须得到社会的正确理解。
摘自:www.hengrunzs.com
沙发!
那臭皮匠算啥?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