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
ɨһɨ΢

QQ¼

ֻһٿʼ

搜索
安徽家装论坛管理细则
查看: 737|回复: 5

有朋友或许喜欢------中国历代版图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8-3-24 16:29:5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夏朝
(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──约前17世纪初

大禹之子启废除了传统的部落“禅让”制,杀死益而称王,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,也是第一个奴隶制王朝——夏朝。其中心区域在今天的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。据说启死后,太康即位,出现了一时的政权更迭,即所谓“失国”。再经少康中兴,重建夏朝。到孔甲统治时,夏朝走向衰落。此后,三传至桀,夏朝灭亡。

  由于夏朝没有文字直接流传下来,所以,长期以来对其了解还主要依赖古代文献的记载,包括夏朝的国王、官吏、军队以及刑狱情况。现代以来,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村遗址中大型宫殿、墓葬以及许多青铜器的出土,则从一个侧面揭示了作为奴隶制的夏朝的政治、经济及社会文化、生活等等方面的情况。

夏世系

  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、夏后、夏后氏,亦有称之为帝者。自启至桀凡十三代,十六传,历四百七十二年(一说四百三十二年),是为后人所推算。

1、启——2、太康——3、仲康——4、相——
5、少康——6、予——7、槐(芬)——8、芒(荒)——9、泄(世)——10、不降——11、扁(局、禺)——
12、胤甲——13、孔甲——14、皋(吴、皋苟)——
15、发(发惠)——16、履
1770628-2004091311301173499.jpg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3-24 16:32:01 | 显示全部楼层

图片

商朝
(约前17世纪初──约前11世纪)

汤率领黄河下游的商族部落灭亡了夏朝,建立了商朝,其统治中心位于今天的河南中部。商朝前期,因长时间的内乱,都城也多次迁徙。至盘庚即位后,将国都迁往殷(今河南安阳),才稳定了统治。此后,商朝出现过“武丁中兴”。但到商末纣王时,终因暴政而亡国。

  商朝建立了王以下包括许多官吏和大批军队在内的国家机器,同时还出现了刑罚、监狱。商朝农业、手工业较以往有所进步,特别是青铜铸造的水平明显提高,可以制造各种大型、精美的器物。商朝的商业也有了初步的发展,由于商业交换活动的增加,出现了早期的货币。

  商朝文化获得了突出的发展。殷墟出土了大量刻有卜辞的甲骨,这些字都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。大量的甲骨文及铭文既记载了当时政治、经济、军事以及气象、占卜方面的情况,又标志着文字接近成熟。商朝拥有比较完备的历法,掌握了一定的天文知识。同时,大量的出土实物,也反映出当时音乐、美术等艺术领域及生活方面取得的新成就。

商世系

1、天乙(汤、武汤、唐、大乙)——(太丁)2、外丙——
3、仲壬——4、太甲(祖甲、太宗)——5、沃丁——6、太庚——
7、小甲——8、雍己——9、太戊——10、仲丁——11、外壬——
12、河dan甲——13、祖乙——14、祖辛——15、沃甲——
16、祖丁——17、南庚——18、阳甲——19、盘庚——20、小辛——
21、小乙——22、武丁——23、祖庚——24、祖甲——25、廪辛——
26、康丁——27、武乙——28、文丁——29、帝乙——30、帝辛(纣、受)

  商(殷)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。自汤(天乙)至纣凡十七代,三十传,历六百二十九年。一说商凡二十九王,历四百九十六年。传承制度前期以“兄终弟及”为主,后期以“父死子继”为主。国都屡迁,至盘庚迁殷(今河南安阳小屯村),始定都。
1770629-2004091311323973499.jpg
回复 给力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3-24 16:34:28 | 显示全部楼层
西周
(约前11世纪初─前771年)

  经过周文王时期的准备,周武王推翻了商朝,建立了西周王朝。西周初,周公平定了东方叛乱,推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等重要制度。西周确立了天子之下的文臣、武官体制;其刑罚制度更加完备;保持了“西六师”和“东八师”两支军队。西周中叶后,各种矛盾激化,出现“国人暴动”和“共和行政”。宣王时虽一度号称“中兴”,但到公元前771年,幽王终于亡国。次年,平王东迁,西周历史结束。

  西周的农业较前代有所进步,工具改良,耕作技术提高。其土地制度为奴隶主阶级国有的井田制。西周时期,手工业在门类和技术上都有所扩大和进步,尤其表现在青铜铸造、制陶以及纺织业上。其商业仍主要服务于贵族,即“工商食官”,但民间以物易物的贸易也初步发展。

  西周在前代的基础上,文化继续发展,文化典籍、诗歌及音乐取得较大成就,天文、历法和医学等科技水平进一步提高。

西周世系

1、武王(姬姓、名发)——2、成王(诵)——3、康王(钊)——
4、昭王(瑕)——5、穆王(满)——6、共王——7、懿王——
8、孝王——9、夷王——10、厉王(胡)——共和行政
11、宣王——12、幽王(宫涅)

  周人原为古老部落,耕牧于渭水流域。始祖弃,被尊为农神,号称后稷。周人几经迁徙,至古公dan父,迁居于周原(今陕西岐山县),始以周为国名,臣属于商。古公dan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;季历子姬昌继立,是为文王。文王统一渭水流域,迁都于丰邑(今陕西沣水西岸),其子姬发率诸侯东征,阵于牧野,歼灭殷商,建立周朝,定都于镐(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)。传至幽王,为犬戎所灭。自武王至幽王,凡十一代,十二王。西周之积年,存四说:1、自灭殷至国亡凡257年,2、凡400余年,3、386年,4、352年。其间,懿王死后,其叔辟方自立,是为孝王。孝王死后,诸侯复立懿王太子燮为王,是为夷王。厉王暴虐,国人流王于zi,由周、召二公执政,号曰“共和行政”。中国历史自共和元年(BC841年)始有确切纪年。前此之历史年代,皆为后人所推算。

东周

 1、平王(宜臼)——2、桓王(林,平王孙)——3、庄王(佗)——
 4、li(僖)王(胡齐)——5、惠王(阆)——6、襄王(郑)——
 7、顷王(壬臣)——8、匡王(班)——9、定王(瑜,匡王弟)——
 10、简王(夷)——11、灵王(泄心)——12、景王(贵)——
 13、悼王(猛)——14、敬王——15、元王(仁)——
 16、贞定王(介)——17、哀王(去疾)——18、思王(叔,哀王弟)——
 19、考王(嵬,思王弟)——20、威烈王(午)——21、安王(骄)——
 22、烈王(喜)——23、显王(扁,烈王弟)——24慎靓王(定)——
 25、赧王(延)

  公元前771年,犬戎杀幽王,灭西周。翌年(即BC770年),幽王太子宣臼由镐京迁都于洛邑(今河南洛阳),史称东迁后之周王朝为东周。周赧王59年(BC256年),东周为秦所灭,共传二十五王,历时五百一十五年。
1770630-2004091311353473499.jpg
回复 给力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3-24 16:36:51 | 显示全部楼层

图片

春秋
(前770年-前256年)

  春秋时期,周天子的政治、经济地位沦丧,仅成为形式上的天下“共主”。取而代之产生了大国争霸的局面,先后出现所谓“春秋五霸”。在此期间,大国纷争,小国追随,战争不息;同时,也产生了反战性质的弭兵运动。

  春秋时代,以铁器、牛耕的出现为标志,表明社会生产力获得显著的发展。原有的井田制逐渐瓦解,私有土地则日趋强大。在此基础上,不仅产生出封建生产关系,而且爆发了新兴地主力量向奴隶主贵族的夺权斗争,如田氏代齐、三家分晋等等。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。

  春秋时期,文化空前发展,诞生了孔子、老子等伟大的思想家;天文历法、数学及医学等科技领域也取得了许多新成就。
1.jpg
2.jpg
回复 给力

使用道具 举报

 楼主| 发表于 2008-3-24 16:51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
图片

恩,闲来无事,发发图片,看看八字,养养瞎子哦
战国
(公元前475年──前221年)

  进入战国之后,各诸侯国为了壮大自身,并与对手争雄,纷纷进行改革变法运动,其中又以秦国商鞅、魏国李悝及楚国吴起等变法最著名。于是,封建制度得到确立。战国“七雄”之间激烈兼并战争的不断发展,变法最为彻底的秦国逐渐压倒对手,终于导致了秦国在公元前221年对天下的统一。

  战国岁月,社会经济迅速发展。铁制农具普遍使用,水利灌溉设施深受重视;手工业规模、种类及技术都较前进步;商业及城市经济也显著活跃,并出现了金属货币广泛流通的现象。 战国时代,思想文化进一步活跃,“百家争鸣”,儒、法、道、墨、阴阳、名、农及兵家等学派相互交锋;文学、史学及艺术领域成就辉煌璀璨;科学技术继续发展  
3.jpg
回复 给力

使用道具 举报

发表于 2008-3-25 10:48:37 | 显示全部楼层
好看! 感谢分享!
回复 给力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