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天看到大家写的痛苦的装修日记,心情比较沉重,装修为什么会是这样呢?简单分析一下,归根到底是两个问题:利益问题和素质问题。
1、 利益问题
北京有大大小小的装修公司几千家,竞争比较激烈,大家在市场上打的是头破血流,今天这家公司打7折,明天那家公司送橱柜。公司靠利益生存的,如果没有利益支撑,公司怎么能向良性方向发展的。如果大家都不挣钱吆喝,那这买卖谁还能做呢?
最后导致在签合同中,里面有好多陷阱,一旦选择了,就开始痛苦啦。
装修就是层层拨皮,你和装修公司签完合同,设计师要先提x%,在公司派单后,公司要提y%,余下才是施工队伍的,也就是装修才刚刚开始。试分析一下如果(x+y)%提完后,施工队伍没有什么利润,将会怎么做呢?
无非从材料、工艺工序上做点文章,所以装修是痛苦的。
如果大家都保持一定的利益,少经过一些中间途径,会不会好一些呢?其实这就是现有装修公司的模式问题,没有哪家公司的队伍是自己的员工,全是挂靠形式。这种模式是否合理呢?
2、素质问题
北京市场上的装修队伍整体文化水平比较低,平均应该不到初中水平,由于文化素质比较低,出现一些沟通问题、视野不开阔问题。
如果装修市场中施工队伍的人员素质像microsoft,IBM的员工一样,我想,装修市场也应该会好一些的。
如果素质能提高一些,市场上的假货、次货也没有生存之地,也不会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,更不会出现拿走房主的材料的情况啦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