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
ɨһɨ΢

QQ¼

ֻһٿʼ

搜索
安徽家装论坛管理细则
查看: 397|回复: 1

老车站,新车站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9-10-22 19:23:1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老车站,新车站
  
  从家乡苏北出发,到沪读书、工作十余年,因为各种原因,不断穿行于江、沪、浙之间,我所遇见大大小小的车站,也算不少了。在买票—上车之间的间隙里,总会在车站候车室里有一段时间的停留,然而在这种无数次的等候中,我从未感到乏味和困倦,因为我喜欢车站的氛围,人们刚从拥挤的售票厅里买票出来,确定好上车时间、座位号,然后松一口气,暂时沉静下来,安顿好行李,坐下,环顾左右,饶有趣味地观察大厅里的环境,检票口、电子大屏幕、卖东西的小贩,各种穿着打扮各种神态的旅客、那些光彩照人的异性、放假的学生、出门旅游还衣冠楚楚的白领、亲昵的情侣们……这一切都构成感受的洪流奔涌而来,令我的心灵此刻有一种充溢了感觉,仿佛微醺了一般,暂时忘却了自己,或者说,暂时被自己所充满。
  在感受的大河渐渐流速平稳,我就开始仔细观察那些与我相遇的车站,我会比较车站与车站的细微区别,这样,此时此地的我多少能观察到一点变迁的痕迹,我从这些痕迹上寻找过去存在过的证明,因为我不想承认自己真的踏上了一个陌生之地,这个地方的过去和未来完全和我没有一点儿关系,这样我会绝望,譬如江南,譬如江浙之间的那块庞大的飞地,而我现在就在那块飞地上生存,我有什么理由在一个完全陌生之地生存?所以我只好凭一些蛛丝马迹,凭想象进入这些地方的过去。
  除了重要的工业基地,在江浙的一些中小城市,有的还继续使用有几十年历史的老车站,这些老车站里面最吸引我的,就是候车大厅里面的装饰壁画,我隐约可以判断出壁画绘制的年代,最常见的是那种描绘风景的庞大油画,风景多黄果树瀑布,多黄山迎客松,多森林、河流、高山、湖泊、云彩,那种伪大气伪豪迈的绘画应该出自60或70年代。另有一种西南民族风味的装饰性壁画,这种彩绘加线描的手法大致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,2、30年后的今天,这些壁画大都已经陈旧灰暗了,但相对于外面的一切崭新来说,这种陈旧灰暗倒是有种沉静而久远的感觉,在这样的壁画下面的检票口,居然还有旧年的铁栅栏,旅客们就在铁栅栏之间鱼贯而入,递上车票,穿藏青色制服的女检票员就拿小钳子一一把票钳开豁口。旅客中甚至有带着蓝绿色头巾的江南老妇,她们很显眼,她们挎着篮子,篮子里面有土鸡、当地水产,她们大多都是短途旅行—从苏州乡下,到无锡城里;或者从嘉善县城,到上海浦西;走亲戚,办年货。旅客中常能看到年轻学生,他们穿着校服,一周一次的往返于家乡与读书的城市之间,似乎老车站就应该出现这些居于生活常态的人们。
  凡被称为“新客站”的客运站,大多建于90年代后期,从售票大厅到停车场整体设计,不大能看到过去的痕迹了,而且每个地方的“新客站”样子都差不多,都更大、更新、更冷漠,它的功用性的确增强了很多,几十个售票窗口后面,都有一个售票员面无表情地操作电脑,亮闪闪的电子大屏幕上下滚动着列车时刻表,旅客排队买票,行李安检,候车大厅光亮整洁,它无时无刻不在吞吐着庞大的旅客群,到站-旅客下车-出站-旅客检票-上车-发车……然而在这样的车站里面,我的心头总是会掠过一阵惶惑与不安,一种全然陌生的感觉使我不知身在何处。
  这不是梦,却比梦更加超现实,梦里有旧日的时光川流不息,而这里只有现在,只有眼前来去穿梭的旅人们,我只好把注意力转移到旅人的身上,试图从人身上寻找那些连接过去-现在-未来的纽带http://www.wj110.com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