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注册

ɨһɨ΢

QQ¼

ֻһٿʼ

搜索
安徽家装论坛管理细则
查看: 1758|回复: 0

调控无法填补制度缺陷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06-12-5 11:07:0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房价高涨谁之罪

   房价高涨,集资建房到底是不是一条出路呢?在此有必要回顾一下住房制度改革的历程。

  中国房改的基本思路是改住房实物分配为货币分配,在货币化改革中,实行的是新老划断。房改以后工作的人员,通过将货币补贴理入工资的办法,房改以前工作的人员采取一次性补贴的办法,同时实行公房出售政策。这样的房改,实际已经隐伏下有人买得起房,有人买不起房的制度缺陷。

  买不起房的是什么人呢?一是发不出补贴的企事业单位职工,国家只负担公务员的住房补贴,至于企事业单位是否发放住房补贴,要看所在单位的效益;二是没有分到房子的人员,这部分人如果再赶上单位发不出补贴,那就更惨了;三是房改后工作的人,这部分人本身工资不高,如果房改补贴不能理入工资,在消费升级、物价飞涨的情况下,要结婚就面临着买不起房的困境,成为啃老一族。

  在市场化改革中,住房制度包括三个部分,即人所共知的商品房、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。但三个部分很快都出了问题:商品房部分,成了高档房一花独秀,户型越来越大,建造越来越豪华,即使所谓的高收入者也望楼生畏,成了房奴一族;经济适用房则完全变味,广大的中等收入者只能望楼兴叹,被排挤在购买人群之外;而廉租房几乎绝迹。这样,全国人民就被逼上了一条道,房价也就像脱缰的野马,一路高歌猛进。

  这个过程,实际上就是政府失职的过程,政府被土地出让制度的逐利动机所驱使,而忘记或忽略了建立完整的住房社会保障体系,忽略了政府承担的弥补收入差别引起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的责任。

  原始方式无法填补制度缺陷

  房地产的过热和宏观调控已经不是第一次,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房地产就曾陷入疯狂状态,朱镕基出任总理,立即展开金融整顿和开发区整顿,很快就把势头压住了。此次宏观调控为何越调控、房价越涨?根本的不同在于,上次调控,市场需求尚未释放,房地产市场还处在炒地皮击鼓传花的阶段,而现在是人人都在买房的时代了。巨大的需求被激发出来,在多种复杂因素的综合作用下,越调控,市场就越紧张,越紧张,房价就越涨。

  随着调控的深入,人们终于明白,不是房价出问题了,而是土地出让制度和住房制度出问题了,光调控房价,只会适得其反,必须改革住房制度。怎么改?将住房制度推倒重来?还是回到自己建房时代去?

  自己建房,实际上正是对现行住房制度无奈的选择,它提醒我们在现行住房制度下,我们已经找不到出路,它也成为种种推动住房制度再改革的动力之一。但这种反抗方式太原始太落后了,从工业社会的集约生产回到了自给自足,它代表的不是先进的生产力。这也是于凌罡们至今找不到出路的原因所在,因为他们走进的是一条早已废弃的死胡同。

  能不能推倒重来?理论上可行,但经济和政治成本都太高。惟一的出路是改良,从完全市场化退回来,回到以住房社会保障为主、市场为辅的体制上来。


来源:中华工商时报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